东城区胡同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四合院资讯 > 北京胡同名录 > 东城区胡同 >

钟楼湾胡同

来源:未知 作者:万德成四合院 发布时间:2016-07-05


钟楼湾胡同位于区域西北部,鼓楼北侧,属安定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南北走向。北起豆腐池胡同,南有两个出口分别通鼓楼西大街、鼓楼东大街,东与草厂北巷相通,西与钟库胡同、铃铛胡同、汤公胡同相通。全长757米,宽7米,呈南北走向,沥青路面。

历史沿革
钟楼湾胡同,民国36年(1947年)称钟楼湾,因位于钟楼周围而得名。1949年后称钟楼湾胡同。现胡同内有鼓楼、钟楼,1957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后毁于火。清乾隆十年(1747)重建,两年后建成。
胡同特色

钟楼于重建时为防止火灾,钟楼全部建筑改为砖石结构。底部是砖石高台,四面开有券门,周围绕以短垣。其上为钟楼,重檐歇山,黑色琉璃瓦绿剪边。钟楼南部立有乾隆皇帝御制重建钟楼碑记。钟楼上悬有铜钟,重约六十三吨,是我国最重的铜钟。
钟鼓楼正好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成为矗立在北边的最古老的见证皇城历史的建筑。从鼓楼东大街这一侧的入口进入,走不到几十米,一块不大的广场便出现了,这便是钟鼓楼文化广场。钟鼓楼文化广场恰处在钟楼和鼓楼之间,虽说以广场之称,但实则更多时候只是一处停车场和游客观赏集散地。
由于钟鼓楼的名望,钟楼湾胡同在这两年也成了许多游客品味京味传统的必去之地。在广场的南部鼓楼静静地、庄严地耸立在那里。根据记载,鼓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初名“齐政楼”,取齐“金、木、水、火、土、日、月”七政之义,后毁于火。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重建。而今天我们眼前的鼓楼其实是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重建的。

整个建筑通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顶,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以木结构为主的古代建筑。沿着充满沧桑而陡峭的楼梯,爬到二楼,这里原有更鼓25面,主鼓1面,群鼓24面,代表一年二十四节气。随着年代的久远,现存仅大鼓一面。面对着眼前的鼓,曾几何时,古人们那种“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生活作息场景,仿佛又回到了你我的身边。
与其隔广场相望的钟楼,与鼓楼的建造年代相同,后被火烧毁,到了明永乐十八年重建。而现存钟楼则是清乾隆年间(公元1745年)动工重建的。整个建筑为全砖石结构,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二层悬挂着一口古代报时铜钟,铸造于明永乐年间。钟通高7.02米,钟体高5.55米,下沿直径3.4米,最大厚度0.245米,重约63吨。该种以其帝京定鼎之地位、精湛之铸技、悬挂之非凡、报时之功能著称于世,是目前世界上最早铸造、重要最重的报时铜钟,堪称“古钟之王”。钟体全部由响铜铸成,撞击时声音浑厚绵长,有言道:“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作为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钟鼓楼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登楼远眺,北京城里车水马龙的街道,繁华现代的城市面貌,还有富有北京风情的胡同、四合院,都清晰地跃入你的双眸。


(责任编辑:万德成)
上一篇:钟库胡同 下一篇:铃铛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