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游
在开始游览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胡同,难道胡同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巷吗?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胡同原为蒙古语,即小街巷。由于北京古时城建就有严格规划,所以胡同都比较直,星罗棋布,共有7000余条,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北京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公里;最短的一尺大街,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米,稍许胖点的人得屏住呼吸才能通过。胡同,实质上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一个紧挨一个地排列起来的四合院之间的通道。为便于采光,讲究的四合院都坐北朝南,其排列结果,胡同多数成为东西走向。为了便于沟通,在较大胡同之间又有许多南北走向的小胡同。整座北京城,如同放大的四合院,东西南北基本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壮观,周围加高墙以矩形圈围,整齐划一。散落在市区的名人故居和王府一般都是比较正宗的四合院,四合院根据其中居民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它有繁简大小之分。高官富贾的大四合院,建筑考究,雕廊画栋, 附带前后跨院。平民百姓的小四合院,构筑简单,门面狭窄,房墙低矮。近年来北京的高楼大厦越建越多,四合院已经不多见了,现在只有在二环路里还有两片较完整的四合院区,以后怕是只能在电视剧里一睹它的面目了。
清末以前,中国尚处于落后的自然经济状态,封建意识中经商也是下等之事,故北京是个以帝王贵族为主的游手好闲、玩乐消费城市,其生活景象种种,大多集中于胡同中。四合院是那个时期生活形态和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到清末,胡同到此由盛至衰。这是北京胡同随着封建制度开始瓦解的一个自然的发展趋向。
乘坐红色顶篷黑色车身的人力三轮车是游览胡同的主要交通工具,如果是春夏秋三个季节,除了人力三轮车外,游客们还可以乘坐古老的人力橹船,在什刹海水域里浏览两岸的民间生活景象。傍晚船上点起马灯,船头由一名怀抱丝竹乐器的小姐弹奏轻柔动听的民间乐曲,船过银锭桥摇向后海,游人在船上或品尝茶点、或进行烤肉聚餐,日落西山,夜幕升起,船上游客点起纸河灯放入水中, 轻声许愿,灯浮水面随船尾而动,忽明忽暗闪烁一片,恍如回到唐宋年间的秦淮河上……夏季特别推荐在日落以前傍晚时分到胡同去游览,因为这时的什刹海沿岸,民间活动特别丰富热闹,胡同里老百姓生活也特别活跃和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