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后圆恩寺胡同。茅盾于1974~1981年在此居住。故居为二进四合院,占地面积878平方米。门内影壁上镶有邓颖超题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大理石横匾。前院有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倒座房六间。西厢房原是茅盾的会客室和藏书室。东厢房为饭厅,其余为家属和服务人员住房。后院有北房六间和西厢房两间,北房原是茅盾的工作室兼卧室。茅盾逝世后,前院开设了2个陈列室,陈列茅盾生前的实物和图片,包括手稿、作品初版本、信件、手迹和茅盾主编过的文学刊物等,共400余件。后院正房室内保持原状:进门一间为起居室,北墙为1排书柜,书籍按其生前原样排放。书橱前为单人沙发1对。室内东侧临窗放写字台1张。起居室东有门通往卧室,卧室内正中横放小床1张,床左侧案几上堆放着写回忆录备查的旧时期刊以及他平时收集的剪报资料和晚年阅读的书籍。卧室的衣橱、七斗柜均为过去旧物。左侧靠墙的一个小衣柜上,安放着夫人孔德让的黑漆镂花骨灰盒。西首北房专辟为“茅盾文库”,内收藏有茅盾著作及其藏书。1987年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系圆恩寺后街13号院范围以内。
茅盾故居
——后圆恩寺胡同13号
后圆恩寺胡同属东城区交道口地区,是交道口南大街路西从北往南数的第三条胡同,自东向西沟通交道口南大街与南锣鼓巷,长400米。清乾隆时称“后圆恩寺胡同”,宣统时称“后圆恩寺”,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三条”,“文革”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七条”,后复称“交道口南三条”,1979年恢复“后圆恩寺胡同”原称。
《顺天府志》载:“圆恩寺,元刹也,在圆恩寺胡同”。圆恩寺胡同今称前圆恩寺胡同,是后圆恩寺胡同南面的一条胡同。据此可知,后圆恩寺胡同因在圆恩寺的背后而得名,却没有按习惯被称为“圆恩寺后身”或“圆恩寺后街”,并非此处原有前、后两座圆恩寺。
后圆恩寺13号在胡同西段北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进宅院,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街门为“如意门”①,东侧有1间倒座儿南房,西侧有3间倒座儿南房,街门与两侧的倒座儿南房均为合瓦清水脊屋面,清水脊两端6条向上斜翘的蝎子尾②与蝎子尾下的砖雕,既完整又精美。进入街门迎面是一座影壁,影壁上镶嵌着邓颖超书写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底的大理石匾额,影壁前有一口荷花缸;一进院有北房3间,两侧各有耳房1间;有东、西厢房各3间,厢房南侧各有耳房1间;北房是茅盾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西厢房是客厅和书房,东房是餐厅;院内有两棵太平花,院中有一尊置于黑色大理石基座上的茅盾半身雕像,雕像的材质为汉白玉,高83厘米。二进院有北房5间带东耳房1间、西房1间、南房两间。
茅盾于1974年12月搬入此院,直到1981年辞世。茅盾逝世后,故居辟为陈列馆对公众开放。故居的前院开设了2个陈列室,陈列茅盾生前的实物和图片,包括手稿、作品、信件、手迹和茅盾主编过的文学刊物等,共400多件。后院正房6间,安放有茅盾夫人孔德沾女士的黑漆镂花骨灰盒。
1984年5月24日,后圆恩寺13号作为“茅盾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茅盾(1896—1981),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常用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
茅盾在家乡读书时就喜爱阅读古典小说。1916年,茅盾在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1920年初,开始主持《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的编务工作,连续撰写了《小说新潮宣言》、《新旧小说平议之平议》等文章,阐述自己对文学发展的见解。1921年1月,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在北京成立了文学研究会,从事新文学的倡导、评论和外国文学的评介工作。同时茅盾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2年,以《小说月报》编务为掩护,担任中共中央联络员;1926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毛泽东为代理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1926年底,北伐军占领武汉,成立国民政府,茅盾赴武汉,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茅盾离开武汉回上海,开始以“茅盾”为笔名从事文学创作;1928年7月,茅盾东渡日本,失去党的组织关系。
茅盾在抗日战争时期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抗日战争胜利后,茅盾在上海主编《文联》杂志,从事争取民主与和平的活动;新中国建立后,茅盾长期担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是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文艺大奖——茅盾文学奖的基金来源便是茅盾生前捐赠的专款。
1981年3月27日,茅盾先生在北京辞世,临终前,中共中央根据先生的请求,决定恢复其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
茅盾是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有10卷本《茅盾文集》和40卷本1200万字的《茅盾全集》存世。193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子夜》是茅盾先生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全貌的力作,把“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里程,奠定了茅盾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瞿秋白评价《子夜》:“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