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教场胡同
西教场胡同位于西城区北部,北起西教场小七条,南至新街口四条。因位于教场西侧得名。与其相对有东教场胡同,北亦起西场小七条,南至新街口四条,因位于教场东侧得名,东西教场胡同之间为明清时军士演武之地,故称教场。
位于西城区北部,北起西教场小七条,南至新街口四条。因位于教场西侧得名。与其相对有东教场胡同,北亦起西场小七条,南至新街口四条,因位于教场东侧得名,东西教场胡同之间为明清时军士演武之地,故称教场。
东西教场,《京师坊巷志稿》已有其称,其间的中教场胡同,清末称教场中街。西教场与中教场胡同之间,从南向北依次有东西走向的窄巷,曰宽街、曰砖瓦胡同,曰小四条、小五条、小六条、小七条。1965年将宽街改为小二条,砖瓦胡同改为小三条。小二条之南有新街口四条,为东西教场胡同的南端。以此为起点(但并不称西教场头条。可以说是名实不符),小二条因是西教场东侧自南向北的第二条胡同,故名。三至七条,类推。所以称“小”,在于民国期间,相对宽些的胡同称“大”,诸如大七条、大六条、大四条等。1965年将“小”“大”之前分别冠以西教场与新街口,“小”“大”原意反而不彰。
东教场与中教场胡同之间从南向北也有东西走向的小巷,依次是:潜学胡同,朋奖胡同,槐树胡同。潜学胡同,清末称前卓胡同;朋奖胡同,民国称棚浆刘胡同。两胡同之间原有羊肉胡同,后改为洋溢滋胡同,现撤销。
西校场西北有前后英房胡同,清乾隆时“营”音转为“鹰”,民国时“鹰”又音转为“英”。